党政工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政工作 > 党建工作

龙马精神,微循环研究所多项研究成果发表

浏览次数1123
发布时间:2024-03-07 13:35:25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关键,基础研究是源头。微循环研究所时刻牢记使命,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探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微循环规律,力争在细胞、分子机理研究和临床转化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微循环研究所的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有组织的加速推动微血管医学前沿原创突破。  

秉承着“所小能量大”的基本原则。本所 18 名科研人员,2023 年度至2024年2月底,聚焦重大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共计发表13篇中英文文章。微循环研究所为第一作者且通讯作者单位。部位文章具体研究进展如下:

 

探讨炎症性内皮来源外泌体对内皮功能和高血压发展的作用机制。

仉红刚课题组研究了炎症导致的血管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炎症因子TNF-α可通过外泌体激活NF-κB途径诱导微血管炎症和病理性血管生成,显著增加STAT3、p38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的水平,同时降低JNK和Erk的磷酸化程度。ROS的增加,与炎症信号相互作用,有助于外泌体介导的内皮功能改变,从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免疫微环境特征。

仉红刚课题组使用飞行时间质谱流式(CyTOF)技术揭示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和免疫失衡状态。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中,参与先天免疫的树突状细胞及髓系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部分中间/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的细胞数量增多,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及低密度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获得性免疫中,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的部分CD4+初始T细胞、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数量减少,中央记忆T细胞亚群减少/增多。部分CD8+初始T细胞、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数量减少。终末分化γδ T细胞亚群数量减少。B细胞表面抗原CD45、 IgM、 CD19、 CD45RO、 Ki67、 CXCR3、 CCR7、 CD24、 CD38、 CD31、 CXCR5、 HLA-DR等较健康组表达上调。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表面抗原的变化反映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免疫失衡和低度炎症状态,为探索免疫细胞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发表在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IPA分析发现smoothelin-like 1 (SMTNL1)是调节戊巴比妥钠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关键蛋白。

韩建群、李爱玲团队在前期“戊巴比妥钠抑制乳腺癌生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Ingenuity pathway (IPA)分析方法发现smoothelin-like 1 (SMTNL1)是调节戊巴比妥钠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关键蛋白。该研究首先通过LC-MS/MS分析发现戊巴比妥钠干预肿瘤产生的101个差异蛋白;继而发现蛋白参与的3个关键信号通路:Acute phase response signaling,Dilated cardiomyopathy signaling pathway及ILK signaling;后经上游调控子分析发现SMTNL1抑制前述经典通路里的几个差异表达蛋白并在戊巴比妥钠干预乳腺癌后表达降低。综上,微循环调控在三阴性乳腺癌恶性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特定蛋白调控小血管平滑肌的舒缩状态可能是戊巴比妥钠抗肿瘤效应中的关键环节。SMTNL1有望成为肿瘤微循环研究的新的潜在靶点。该研究发表在 Pharmacol Res Perspect杂志上。

 

全杜仲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壁微血流灌注的影响

韩建群和李爱玲团队探讨了中药全杜仲胶囊(QDZJN)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肠壁微循环血流灌注及其频谱特征的影响。他们发现,与血压正常的大鼠相比, SHRs 肠壁血流灌注水平显著降低。QDZJN 和各剂量PDG 治疗2 个月后,SHRs 肠壁血流灌注水平显著升高。 SHRs 肠壁微血流灌注一氧化氮(NO)依赖和非依赖性内皮细胞源频段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QDZJN 和 PDG 治疗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源频段幅值。这一发现表明, 全杜仲胶囊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治疗 2个月可显著改善 SHRs 肠壁的微血流动力学和内皮功能障碍。

 

冠脉微循环的全球趋势和未来景观:1990年至2021年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刘明明团队基于WoSCC数据库分析了冠状动脉微循环1990年至2021年的新兴趋势、标志性文章、专题热点和研究前沿。此外,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突发文献分析、关键词检测、共现聚类分析对文献共被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预测,揭示了心血管保护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CMD合并症的相互作用、最佳诊断和预后评估以及涉及临床结果的管理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领域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该研究发表在Heliyon期刊上。

 

雷诺嗪改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刘明明团队基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微血管功能障碍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进行了meta分析,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估了抗心绞痛药物雷诺嗪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雷诺嗪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CFR、心肌灌注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评分的改善有关。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Quant Imaging Med Surg杂志上。

 

纵览肠道微循环研究的全球趋势和未来发展格局

刘明明团队基于肠道微循环在健康和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了2000年至2021年肠道微循环领域的全球发展趋势、有影响力的文章、主题关键词和研究前沿等。通过参考引用分析和关键字识别检测了领域内当前热点和潜在的未来方向,有助于研究人员更深入地掌握了肠道微循环障碍病理生理机制。针对肠道微循环的诊断、预后评估和临床治疗是该领域的特点和趋势,未来多学科合作对于推进肠道微循环研究至关重要。该研究发表在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期刊。

 

补充甘氨酸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

1型糖尿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来控制高血糖。胰腺微循环障碍最近被证明在T1DM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刘明明团队研究证实补充甘氨酸可改善T1DM小鼠胰腺微血流动力学,减轻胰岛微血管细胞和周细胞超微结构损伤;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和微血管功能相关的蛋白表达;维持胰岛微血管细胞体内能量代谢的稳定。甘氨酸是T1DM辅助治疗候选策略之一。这一研究发表在Microvascular Research杂志。

 

揭示MCPIP4诱导甲状腺乳头癌细胞周期停滞的新作用。

细胞周期失调是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然而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鹿文葆副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基础上,通过对癌症数据库大数据分析及体内外实验检测发现RNA结合蛋白MCPIP4能够显著阻止甲状腺肿瘤细胞周期进展,并抑制肿瘤生长。机制方面,MCPIP4可作为RNA结合蛋白靶向结合CDK4, CDK6, CCND1及CCNE1的转录本,并降解其mRNA,进而下调基因表达,最终抑制癌细胞周期进展。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上。

 

发现调控乳腺癌转移的关键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RNA结合蛋白TARBP2在多种癌症中过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鹿文葆副研究员团队在前期系列工作基础上,应用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分析,结合体内外功能研究鉴定TARBP2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AKAP12的上游调控分子,可转录后水平抑制其基因表达,证实了TARBP2在乳腺癌中主要作为转录后调控分子发挥“促转移”功能。机制上,TARBP2可作为RNA结合蛋白靶向结合AKAP12转录本并降解其mRNA,进而抑制其表达,最终导致乳腺癌细胞转移。这一研究发表在《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上。

微循环研究所全面推动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截至目前以第一单位且通讯作者发表的13篇的部分论文详见附表。

序号

期刊名称

论文名称

研究团队

1

Inflam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flammatory and Normal Endothelial Exosome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仉红刚

2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Mass Cytometry Reveals the Imbalanced Immune State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仉红刚

3

Pharmacol Res Perspect

Genes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unveils smoothelin-like 1  SMTNL1  as a key regulatory protein involved in sodium pentobarbital-induced growth inhibition in breast cancer

韩建群,李爱玲

4

基础医学与临床

全杜仲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壁微血流灌注的影响

韩建群,李爱玲

5

Heliyon

Global trend and future landscape of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A bibliometric and visualized analysis from 1990 to 2021

刘明明

6

Quant Imaging Med Surg

Ranolazine for improving coronary micro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a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刘明明

7

World J Gastroenterol

Global trend and future landscape of intestinal microcirculation research from 2000 to 2021: A scientometric study

刘明明

8

Microvasc Res

Harnessing the benefits of glycine supplementation for improved pancreatic microcirculation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刘明明

9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MCPIP4诱导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周期停滞的机制

鹿文葆

10

基础医学与临床

TARBP2降解AKAP12转录本促进人乳腺癌细胞转移

鹿文葆

 

 

 

 

版权所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2016-Present Institute of Microcircular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5号   邮编:100005 京ICP备05066812号-1